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社区专科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还有哪些需求待满足|医养照护人才市场大调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20:09:00    

社区护理人员作为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具备专科能力的社区护理人员则是满足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与综合医院同质化医疗护理服务、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

第一财经近期采访了解到,面对人口老龄化加深和慢病群体增多趋势,上海自2023年以来,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下称“社区护理中心”)建设,社区专科护理在软硬件配套、服务项目、管理模式、医疗联合体对接等方面得以健全。

根据社区护理中心建设标准,该中心综合护理服务团队至少包括3名专职护士和5名具备专科护理服务资格的护士。

但多名受访业界人士也提出呼吁,目前,社区专科护理人员仍有较大缺口。在岗位化之后,社区“一专多能”护士的培养和管理仍需更多支持性政策。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护理部名誉主任刘薇群是最早参与上海社区“一专多能”护士培养倡议及方案制定的专家之一。她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上海“一专多能”护士培养涉及的类别以糖尿病、伤口、安宁疗护、PICC维护、康复管理为主,但在营养、心理、科普三项上的“一专多能”护士的培养计划还未能开展起来。这背后的一大制约因素在于部分专科护理服务与基层更适配,但难以找到相匹配的培训资源。接下来,仍需完善社区“一专多能”护士培养类别,提高培养方案与基层的适配性,更好满足居民社区专科护理多元化需求。

与此同时,社区专科服务是否可持续还涉及对提供专科服务的护士的补偿、社区护士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望、社区护理人员总数等因素。

一项去年发布、获上海市卫健委基金支持的课题“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力资源现况研究”反映了上海社区护士的总量缺口:2021年12月,研究人员在对上海市城区、城郊接合部、上海市郊区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2021年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比为1︰0.89。而根据《上海市高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评价标准(2022版)》,要求医护比达到1︰1.5。

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护士、总护士长梁馨(化名)进一步对第一财经表示,社区护士的总量缺口,使得社区“一专多能”护士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负担较重的基础护理和健康宣教等工作,而进一步精进技术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加之基层接触患者的护理难度整体低于二三级医院,年轻护士提升专科能力的空间有限。与此同时,从二三级医院转岗至社区医院的护士,尽管多具备专科能力,但对提升自身能力的愿望并不强烈,难以满足社区专科护理发展需要。

“尽管社区护理中心的设立,让社区‘一专多能’护士有了专门岗位。但如何建立社区适宜的专科护士培养、管理和使用模式,仍待进一步探索。”梁馨说。

在激励机制上,尽管从整体卫生资源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资源分配上已对护士,尤其是“一专多能”护士有所倾斜,但与护士个人期许以及劳务技术付出仍有差距。

“比如,对于获得专科资质的护士会在岗位职称评聘上有一定幅度倾斜。”梁馨说,但社区专科护理的社会效益是大于医院和护士个人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

因此,为了提高“一专多能”护士服务积极性,梁馨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护士上门”服务中50%上门费用于贴补护士(上门费分为家庭病床的40元/次和其他上门服务的80元/次)。

近年来,一些地区开始试点放宽专科护士的处方权,但社区“一专多能”护士能在多大程度上拥有处方权,仍在摸索中。

梁馨说,目前在社区护理中心,PICC维护和伤口护理两类专科门诊中,社区“一专多能”护士已经可以开具相应的专科治疗单,但仍会请全科医生进行二次把关,至于糖尿病及其他专科,即便非药物处方,护士也不敢轻易开具,以免出现安全问题。

不过,为了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工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上海在制度层面赋予护士一定的处方权的口子已经打开。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和市医保局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试点开展上海市专科护士培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功能定位,根据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支持专科护士出诊普通、高级专科护理门诊,按照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布的护士执业目录开具相应的专科检查单、治疗单,给予非处方外用类药品用药建议。

相关文章

  • 品读经典文学 传承红色基因

    4月21日,多个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品读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推动品读经典文学与传承红色基因深度融合。电子社区居民们在共同阅读4月21日上午,在长风社区的图书角,社区主任韩志丽给大家解读《生命的信仰》:“就像书中说的‘信仰需要行动丈量’,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仰,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社区干部体现在行动中

    2025-04-22 21:12:00

  • 社区专科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还有哪些需求待满足|医养照护人才市场大调研

    社区护理人员作为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具备专科能力的社区护理人员则是满足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与综合医院同质化医疗护理服务、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第一财经近期采访了解到,面对人口老龄化加深和慢病群体增多趋势,上海自2023年以来,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下

    2025-04-22 20:09:00

  • 党建统领 “六区”聚力|④山水之城绘就超大城市治理新画卷

    重庆,一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地城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00余万,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超大规模城市。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一年来,“要把超大城市建设好、治理好”的

    2025-04-22 17:54:00

  • 上海5所高校启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今天,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节目时提及,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供需错位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因此,上海此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将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先手棋”和“关键点”。“面向哪些行业产业、培养什么类型层次的人才,这是每一所大学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因为

    2025-04-21 17:44:00

  • 保税区和公积金:追忆姚廷纲先生在浦东开发开放初期的关键指导

    在纪念浦东开发开放三十五周年的日子里,笔者敬重的经济学泰斗、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1989-1998)姚廷纲先生于四月十四日走完人生。姚先生192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市,195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经济系。我有幸结识他是在1989年末,介绍人是另一位经济学泰斗、时任全国人大代表和上海社

    2025-04-21 09:34:00

  • 民生“微实事”落地见效,这两个新启用的党群服务站让居民有了归属感

    为进一步织密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网络,将社区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位于普陀区石泉路街道辖区的石泉春晓、石川春晓日前正式启用党群服务站。同时,随着一件件民生“微实事”的落地见效,小区内的党员和居民们不仅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与力量,更找到了归属感。石泉春晓、石川春晓两个小区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

    2025-04-20 20: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