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党建统领 “六区”聚力|④山水之城绘就超大城市治理新画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7:54:00    

重庆,一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地城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00余万,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超大规模城市。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一年来,“要把超大城市建设好、治理好”的理念如黄葛树般深深扎根在巴渝儿女心中。城市大街小巷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让每一位来渝者都深深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韧性。

温情的社区

2017年9月,俄罗斯姑娘Kira(小孟)第一次踏上重庆的土地。在经过一年的语言学习后,她考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如今即将研究生毕业。“7年多来,这座城市深深吸引了我,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小孟说。她惊叹于重庆既有高耸的摩天大楼和气势磅礴的跨江大桥,又有厚重的历史文化韵味。无论是白天的风光无限,还是夜晚的流光溢彩,都让小孟赞叹不已。

在同学的推荐下,今年3月,小孟来到了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打卡”。一进入社区,她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一条观景水渠静静流淌,清澈的渠水从居民楼下蜿蜒流过,最终汇入广场中心的喷泉池。池边立着的一块石头上刻着“建设渠”三个字,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岁月。

重庆大学留学生小孟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打卡”拍照。图/熊燕


民主村是原国营建设机床厂配套家属区,属于典型的“一厂一村”型老社区。2009年前后,随着建设厂的搬迁,民主村的管理变得松散,房屋老旧、配套设施缺乏、道路破损等问题日益凸显,社区环境品质堪忧。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城市发展,周边地区逐渐盖起了高楼、建起了商场。民主村被夹在繁华商圈之中,仿佛被时间遗忘。

然而,这一切在2022年初发生了改变。民主村社区启动更新改造项目,并纳入全国有关试点。此后短短2年多时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重庆考察,走进民主村社区,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大论断。

如今的民主村,环境清新整洁,别有一番格调。这里既有社区食堂、裁缝铺、家电维修点等便民服务场所,又有咖啡馆、文创空间、“网红”火锅店等时尚消费场景。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会客厅等设施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展开;昔日外观破旧的楼房穿上“新衣”,楼栋间道路宽敞平整……烟火气息与时尚潮流在这里碰撞交融。

热爱中国文化的小孟,不自觉地走进了一家装修风格独特的茶馆。店主是36岁的梁大虎,他从小就住在建设厂家属院里,父亲曾是建设厂模具车间的工人。大学毕业后,学设计的梁大虎在地产行业从事策划工作,由此对城市更新工作有了深度了解。2021年,九龙坡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区,梁大虎喜出望外,与弟弟梁小龙一番考量后决定在这里创业,将一间老式麻将馆改造成了复古茶馆。

“民主村真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社区。”梁大虎回忆,开店没多久,就有客人和周围的邻居主动往店里搬东西,手工制作的绒花、漂亮的小花瓶、有设计感的折叠凳等,“甚至有一位做木材生意的茶客,从5公里外拉来了500多公斤的实木墩子,用来装点户外场景”。

如今的民主村,不仅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升级,而且在数字化治理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社区深化推广使用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重点区域基本实现L3级高精度实景地图覆盖,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风险点位实现“一图呈现”,归集摄像头等感知设备632个,实现镇街下派任务、网格员上报事件“一屏统览”。同时,上线重点人群监测视频AI预警等应用,探索试点“独居老人安全守护一件事”数字应用场景,对长期外出未归、24小时未下楼的老年人等自动预警提醒,实时监测独居孤寡老人的用水、用电、用气情况……

“在我看来,民主村社区治理的成功经验有三点很可贵。一是突破传统大拆大建模式,极大拓展了生产、生活空间;二是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治体系,实现了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再分配;三是发挥治理应用场景丰富优势,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决策模型,为推动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手段创新、治理模式迭代提供了有益经验。”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邓靖说。

“通过数字化,社区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我们的治理方式已经由单纯靠‘铁脚板上门’向‘大数据赋能’转变。”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伍成莉表示:“民主村的更新并未止步,未来,这里将以更加绿色、开放、幸福的姿态,持续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展现出‘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好景象。”

智慧的道路

在重庆,由于山地的地理特点,道路纵横交错,交通状况复杂。“刚来重庆时,即使在校园里,我也经常迷路,但后来我发现,重庆的交通非常神奇,交通信号灯和立交桥梁特别多。”小孟感叹道。

小孟口中的“神奇”,指向一个交通难题——庞大的车流量背后,重庆交通如何疏堵保畅?为此,重庆市交巡警绞尽脑汁。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强化数字赋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以硬核科技兴数字警务,由此成了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科研处综合科科长徐龙及其科研团队的首要任务。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造出一个“智能交通大脑”。

在召开数不清的“碰头会”后,团队成员一致认为:疏堵保畅的关键,是要把时间还给群众,把效率还给民警。然而,具体该怎么办谁心里也没底。

“是否可以参照健康体检报告,给重庆的每条道路做体检、出报告?体检报告上有检测指标、标准参考范围,如果数据超过这个范围,就说明‘不健康’,我们的基层民警就能很快处置。”这一想法被提出后,徐龙和同事们瞬间“一拍大腿”,“有了!”

徐龙团队联动重庆市12个部门,对接60类、15亿条数据信息并经过多轮清洗归集,在细碎繁杂的事务中,整整熬了4个月,终于建成一套智能系统——“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2024年9月底,这一应用正式在重庆中心城区投用。“它能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对城区的路口、道路、区域进行分析,显示拥堵指数、拥堵里程等。”徐龙介绍。

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大厅。图/受访者


2024年10月1日国庆节,出城高峰如期而至,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预警G50沪渝高速黑石子互通往铁山坪隧道方向出现拥堵后,随即启动预案,自动联系高速公路交巡警一支队。高速公路交巡警一支队立即派遣民警来到此路段,指挥车辆通过应急车道通行,临时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

“以前需要民警到现场用眼睛看,现在通过大数据,就可以精准实施管控。”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交通监控指挥中心副主任唐显淘介绍,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上线后,也促进了重庆市交巡警的勤务机制优化。“目前,这一系统还与应急、消防、卫健、交通、住建、城管等多个部门实现一键推送、多跨协同,高效联动应对恶劣天气、交通事故、路基损坏等事件。”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在重庆中心城区推广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推广至其他区县建成区、高速公路、农村地区等,不断扩大应用的使用范围,使其深度融入安全韧性城市和‘六区一高地’建设;重点聚焦超大城市高效运行和风险防控,强化多路协同、合成共治,积极探索超大城市道路交通现代化治理新路子。”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总队长陈芃称。

呼吸的城市

“重庆真的是一座会‘呼吸’的城市。”在位于渝北区的重庆中央公园,小孟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她面前的,是重庆首个市级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示范基地。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渝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海绵办专业负责人陈儒荣介绍,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形成安全、舒适、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缓解城市内涝,增强城市韧性。

走进位于重庆中央公园的全市首个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示范基地,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满目青翠美如画,海绵设计理念体现在每一处细节里。示范基地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将海绵理念与园林景观充分融合,按照不同植物搭配,打造出6个雨水花园设施,可收集、净化约2000平方米不透水地面的雨水径流。

重庆市渝北区,重庆中央公园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示范基地一角。图/受访者

在雨天,绿地和路面产生的雨水被收集进入各个雨水花园,一部分通过植物和土壤层渗透,去除初期雨水有害物质后补充地下水,另一部分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溢流井进入雨水池中临时储存。在晴天,水泵将自动启动,将存储的雨水回用浇灌植物,让每一滴雨水都得到充分利用。“雨水花园能在有效降低初期雨水汇集强度和面源污染的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赏心悦目、清新怡人的景致,充分实现生态、游憩、景观等功能的均衡。”陈儒荣说。

无独有偶,渝北区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的“呼吸”能力同样令人称奇。这里的人行道、绿色屋面、生态停车场、生态湿地就像一块块“海绵”,遇到下雨,雨水能快速渗透到地下,路面很快就变得干爽,雨时能吸水,旱时能挤水,“锁住”水分。在数据谷的核心区域——云湖公园,湖水清澈见底,四周草长莺飞。工作人员称,这一区域利用云湖调蓄功能保护区内现状水系,与源头减排项目、过程控制项目形成完善的雨水径流管控系统,可以实现对排水分区内雨水净化的目的。

“近年来,重庆实施设施设备更新,推进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达16公里每平方公里,整治城市内涝风险点近180个,截至2024年底,全市达标排水分区超500个,达标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比例46.3%,城市雨水就地消纳、滞蓄能力明显增强。”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持续高质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力建设韧性安全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

重庆,这座山水之城,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不懈的努力,绘就着超大城市治理的新画卷。从温情的社区到智慧的道路,从呼吸的城市到每一个角落的变迁,重庆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城市理念,探索着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未来,重庆将继续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新的篇章。

作者:陈一豪 赵真 熊燕

来源: 七一客户端

相关文章

  • 书香浸润社区 阅读点亮生活

    【来源:西安新闻网】4月22日,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前夕,莲湖区部分社区以不同形式开展读书活动,推进全民阅读,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朗诵展示诗歌魅力 分享注入阅读力量“天高云淡情不淡,风吹云散缘不散。无论多久不见面,一份牵挂永不变。”社区“夕阳红”读书会会长王长友,饱含深情的诗歌

    2025-04-23 04:07:00

  • 品读经典文学 传承红色基因

    4月21日,多个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品读红色经典主题阅读活动,推动品读经典文学与传承红色基因深度融合。电子社区居民们在共同阅读4月21日上午,在长风社区的图书角,社区主任韩志丽给大家解读《生命的信仰》:“就像书中说的‘信仰需要行动丈量’,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信仰,为人民谋幸福,作为社区干部体现在行动中

    2025-04-22 21:12:00

  • 社区专科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还有哪些需求待满足|医养照护人才市场大调研

    社区护理人员作为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具备专科能力的社区护理人员则是满足居民在“家门口”获得与综合医院同质化医疗护理服务、推进“分级诊疗”的关键。第一财经近期采访了解到,面对人口老龄化加深和慢病群体增多趋势,上海自2023年以来,正式启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下

    2025-04-22 20:09:00

  • 党建统领 “六区”聚力|④山水之城绘就超大城市治理新画卷

    重庆,一座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地城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400余万,是我国名副其实的超大规模城市。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一年来,“要把超大城市建设好、治理好”的

    2025-04-22 17:54:00

  • 3所高校招聘105人 明起开始报名

    今(22)日,重庆3所公办高校发布招聘信息,快来看看有没有适合你的。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招聘人数本次考核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5名报名方式及时间本次招聘实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2025年4月25日9:00起至2025年6月30日18:00止。报名应聘者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报名。一是通过重庆市人力资

    2025-04-22 16:53:00

  • “轻轨穿楼”!长春新晋网红打卡地

    这真值得长春人凡尔赛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是中国内陆第一条轻轨线而且,不是只有重庆能看到“轻轨穿楼”景观3号线的孟家屯站才是“轻轨穿楼”景观的鼻祖!低调穿行多年,默默惊艳时光在长春,早已上演轨道穿楼的浪漫与震撼!内陆第一条轻轨线长春制造1981年全国第一次轻轨交通学术会议在长春召开会后不久长春市电车公司

    2025-04-22 0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