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丨探访泸县人工渡槽:半世纪解“水愁”,如今成“国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0:00:00    

泸县奇峰镇胜利渡槽,上面过水,中间过人,下面过河。周梦颖 摄

泸州观察 周梦颖

4月8日11时许,泸县奇峰镇阳高村的渡槽闸口开闸放水。村党总支书记黄德全用手一圈圈转动闸杆,只见铁板闸门缓缓上升,三溪口水库的水,便从闸口涌向渠道,再沿50多公里的渠道干线,灌溉至1万余亩的农田中。

每到春耕时期,泸县的渡槽便开始运转,最久远的已有50年。据泸县水务局水库管理站站长吕享华介绍,至今在泸县保存完好、且发挥作用的渡槽有220余座。

泸县奇峰镇阳高村的渡槽闸口,开闸放水。周梦颖 摄

保护:

双“国保”渡槽,安排专员看护巡查

说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与现在的渡槽的不同,黄德全表示,以前的渡槽每天都运转,就好像现在的自来水管,为全镇万亩良田和百姓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如今的渡槽,一年只使用一个月,为村民春耕提供便利。

2019年,分别于1975年建成的胜利渡槽和1978年建成的华丰渡槽,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紧接着,当地主管部门就为奇峰渡槽设立保护范围,也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和日常维护。

泸县奇峰镇红木村党总支书记李昌福,同时也是渡槽的管理员,每天早、中、晚时间段,他会抽空到渡槽巡查:杂草是否蔓延至槽体内、墙面是否有损坏或有无乱涂乱画痕迹等。

“如若遇到石材风化,或墙面漏水等情况,我们会及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李昌福说,被列入“国保”后,对渡槽桥体进行修补、改造等都有严格要求和标准,需向国家文物局报告申请通过后,再根据要求作修补或改造。

泸县奇峰镇副镇长周付洪介绍,为更好地保护渡槽,奇峰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经费,用于渡槽本体的修缮保护,同时将文物的基础数据录入电脑。比如渡槽共用多少块石头,每块石头的长宽高等数据,便于后期修缮维护,也让参观者能了解渡槽文化。

“我们正对‘国保’渡槽做文物保护规划,研究相关保护措施。目前已落实‘国保’渡槽文物的‘四有’工作:保护范围、标志说明、记录档案和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泸县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徐朝纲表示,他们还计划做奇峰渡槽保养维护勘察设计(储备项目),为后续渡槽的保护做准备。

胜利渡槽跨河而建。艾思奇 摄

传承:

计划修建水利博物馆,展示当时建设渡槽的场景

“17岁开始,每逢周末我就跟随父亲到石厂运条石,帮忙修建渡槽。直至胜利渡槽建成投用。”参与了胜利渡槽建设的李昌福回忆,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人,一个社里1—2口水塘,供30—40户人家的生活生产用水,平时用水都要靠“争”,更别提灌溉农田的水从何而来。

“渡槽建成后,水从哪来便解决了。”泸县奇峰镇水利工作负责人朱大春记得,在奇峰渡槽群乃至泸县渡槽群里,建设规模、设计施工难度最大的就是华丰渡槽和胜利渡槽。其中,华丰渡槽是全省最高、最长的桥梁式渡槽;胜利渡槽则分两层拱,最下层流通龙溪河水,中层为行人过桥,上桥槽体可引通三溪口水库的灌溉水。

华丰渡槽位于宝丰村和长林村交界,横跨玉河沟,因此处原有一座清代龙桥名叫甘桥,所以它也被当地人称为“甘桥”。艾思奇 摄

如今渡槽成为“国保”,在泸县奇峰镇社会事务和社会治理办公室文化专干彭艳看来:“奇峰渡槽群作为缓解丘陵地区干旱问题而建的重要水利建筑,不论设计、建造、规模、形制,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术研究价值。”彭艳说。

不仅要保护渡槽,还要让“国保”文物“活”起来。周付洪介绍,之后奇峰镇计划修缮渡槽管理所(水利博物馆),通过陈列图片、实物等,展示当时建设渡槽战天斗地的场景。

相关文章

  • 文化中国行丨探访泸县人工渡槽:半世纪解“水愁”,如今成“国保”

    泸县奇峰镇胜利渡槽,上面过水,中间过人,下面过河。周梦颖 摄泸州观察 周梦颖4月8日11时许,泸县奇峰镇阳高村的渡槽闸口开闸放水。村党总支书记黄德全用手一圈圈转动闸杆,只见铁板闸门缓缓上升,三溪口水库的水,便从闸口涌向渠道,再沿50多公里的渠道干线,灌溉至1万余亩的农田中。每到春耕时期,泸县的渡槽便

    2025-04-09 00:00:00

  • 你好,这里是江苏·时光宝筑

    宿迁水利遗址包含1982年建的原机修车间、老翻水站、泵房设施和油库等。如今,水利“老遗址”变成了文化“新地标”。以中运河北岸的老翻水站为例,原先功能是为来龙灌区提供灌溉水源。2014年,老翻水站得到保留更新,原机修车间变成一座水利博物馆,成为水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整理:刘春图片:宿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5-04-05 09:31:00

  • 气清景明 纸鸢寄春丨诗词里的“清明限定”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人文节日。《河南新闻联播》推出《诗词里的“清明限定”》,让我们在一词一句中,了解独属于清明的传统习俗,品味其中承载的深厚文化与情感。《望江南百调》清·黄惺庵扬州好,胜日爱清明。白袷少年攀柳憩,绣鞋游女踏莎行,处处放风筝。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放风筝的闲适生活。从宋代起

    2025-04-04 19:20:00

  • 古薇亦 | 上坟

    文/古薇亦在乡下,每逢过年、清明、七月半,都有祭祖上坟的习俗。我们家族的祖坟,坐落在屋场后一座称九门公的山麓,与屋场隔溪形成一脉。这座安放着祖先遗骸的后山,俨如家族静默的守护神,伫立在老屋之后。清明已至,我随父母去上坟祭祖,沿着狭窄陡峭的山路上到山顶。父亲和叔父先逐一清理先人的坟头,然后分别在高祖父

    2025-04-03 20:38:00

  • 陕西宏正诚源取得水利管道清洁装置专利,减轻使用者劳动强度

    金融界2025年4月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陕西宏正诚源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水利管道清洁装置”的专利,授权公告号 CN 222695538 U,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利管道清洁装置,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两个限位板,两个限

    2025-04-01 14: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