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投中信息杨晓磊:LP出资形成保守化趋势,中企未来将通过四种方式出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3: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申俊涵 北京报道

4月16日,在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投中信息CEO杨晓磊发表了题为“雨战博弈”的主题演讲。他将当前环境比作赛车场上的雨战天气——在逆境中超越对手的机会反而更大。因此,大家需要有在危机中寻找机遇的乐观精神。

这其中,乐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中国对美贸易依存度从2018年的19%降至如今的15%,冲击在被消化;中国上市公司平均PE倍数仅为13倍,表明中国资产仍处于价值洼地;150家上市公司、100多所高校及80多个地方政府接入DeepSeek,展现了中国在科技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潜力。

谈及当前关注到的投资机会,杨晓磊指出,产业端、消费端、科技与AI、软硬结合、医疗,大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拆分和并购,都是未来充满着想象力的题材。AI也在推动着制造业快速地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动力。

同时,他还分享了对一级市场募资端、退出端趋势的最新观察,以及对中国企业出海趋势的最新判断。在杨晓磊看来,中国企业在未来一定会主动、被动地建立海外的品牌和影响力,形成全球的影响力。

全球私募股权行业下行,LP出资形成保守化趋势

杨晓磊指出,目前一级市场的出资端正受到当前宏观环境的长期影响。养老金是最大的出资人类型,其过去对价值本身是长期积极的,所以在整个风险资产的配置是超配的。随着二级市场迅速波动使得风险市场的收益水平大幅度降低,这时候就会调整整个配置比例,所以对于一级市场的出资会出现保守的趋势。

当前,全球私募股权行业都处于下行阶段。在流动性紧缩、利率高企的情况下,风险资产很难受到资金的青睐。

就募资情况来看,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完成募集的PE、VC基金为157只,较2023年下降35.9%。募集基金规模为502.4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42.3%;2024年美国完成募集的PE、VC基金为819只,数量较2023年下降20.9%。募集基金规模为3606.7亿美元,较2023年下降20.2%。

尽管行业下行,但是今年以来,投资人信心正在逐步增强。通过今年在春季调研,杨晓磊指出,投资人普遍认为今年是不错的年份。当然这是4月5日之前的反应,4月5日之后到现在还没有更新。

大家认为今年不错的原因是资产价格相对较低。过去两年,中国资产价格进入新低阶段。同时行业的信心在快速地恢复,AI应用、机器人等很多赛道都到了非常热的阶段,与2023年高估值题材且又不“性感”的局面形成了显著的对比。

“投资人们会更加积极一点,不过也是审慎地积极。有两成接受调研的投资人指出,可能在高位会做一些减持、老股转让,适时地为LP做一些DPI,跟大家一起共建一些信心。”他说。

中国制造业发生质变,企业将以四种方式出海

过去几年,中国VC市场背后的驱动因素正在经历深度的重构。杨晓磊指出,主要驱动力将是竞争、积极变化的市场和正面稳定的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这些都以超过以往经验的速度迭代着。

从产业视角来看,中国制造业已经发生质变。因为,这里有着足够多、足够专业、协同高效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在过去数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和薪酬比始终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美国大概不到4。同时,中国工程师的数量是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数倍。

并且,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全品类的制造业供应链,在23个门类中有20个排名第一。也正是由于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生态优势,特斯拉、苹果愿意把供应链、产业链留在中国。

谈及企业出海的热门话题,杨晓磊认为,中国企业在未来一定会主动、被动地建立海外的品牌和影响力,形成全球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出海的方式可以分成四种,一是资本出海,出去控股分支机构;二是品牌并购。过去中国是海外很多大品牌厂的代工厂,现在,中国反过来把品牌方收购,收购它的品牌、渠道、消费者和影响力;

三是合资共建,以市场换技术。这相当于是,把中日合资、中德合资、中美合资在海外重新演一遍;四是海外权益的分拆以及孵化。成立本地公司做小股东,把运营和经营权交给本地公司或者是其他的全球品牌,大家联合一起开发产品,把IP留在本地。

港股复苏趋势明显,并购退出期待更多案例

谈及退出渠道问题,杨晓磊指出,当前对于IPO市场乐观的人还是少数。大家的共识是IPO是为数不多可以做IRR的退出方式,但目前这点流通性对存量14.9万亿元的库存来说,只能说它有流通性,但它难解决问题。

对于港股市场,投资人普遍认为港股有复苏的趋势。但是港股的复苏一般离不开全球资金的支持,全球资金喜欢宏大叙事。过去在政策的指导下,创投资金投资了大量的专精特新、早小硬企业,这些企业要达到“10亿美金、100亿人民币的市值”的标准,其实也并不容易。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在港股上市可能缺乏流动性,难以解决退出和收益问题。

IPO路径受阻,带来的另一个潜在风险是,已经成长到了一定阶段的企业依然在一级市场上融资,又反过来与早、小、硬企业竞争融资额度。

在IPO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并购被越来越多提及。政策支持确实给市场带来一些反应,但效果还待观察,至少在过去一年没有看到显著的并购案例增加。

杨晓磊认为,这里面其实也有预期管理的问题。从创投角度来看,如果以最底线的思考看,可能并购不谋求收益,而是解决流动性的不错办法。比如,国资委对央企的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例要求是2025年达到35%,今年已经差不多达到了。未来5年,这个指标还要增加,增加量大概是十几万亿元到三十万亿元的规模。这个规模靠央企的自身增长其实挺难,这其中可能会有创投项目被并购退出的机会。

最后,杨晓磊以中西方的神话故事作比,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故事教给中国人“吃苦耐劳,抗争不屈”的精神内核。他坚信,这种精神将助力中国在消费、供应链和制造业领域持续释放潜力,最终在全球博弈中占据主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记者手记丨“隔世的作品依然令人触动”——中国昆曲在日本校园引发审美共鸣

    新华社东京4月19日电 记者手记|“隔世的作品依然令人触动”——中国昆曲在日本校园引发审美共鸣新华社记者李子越 欣芷如舞台中央,一桌一椅,灯光静静洒落。没有华丽布景,没有复杂道具,演员唱腔悠长,婉转曲调令人陶醉。18日晚,上海昆剧团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演出昆曲《牡丹亭》中的经典选段。现场座无虚席,许多观

    2025-04-19 14:50:00

  • 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在京设立办公室,签下天然气大单

    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4月18日宣布在北京设立办公室,旨在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的长期商业关系。阿联酋工业与先进技术部长、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集团首席执行官苏尔坦·艾哈迈德·阿尔·贾比尔正在访华。访华期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还宣布了三项液化天然气协议,其中包括迄今为止中国与

    2025-04-19 14:43:00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来源:【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读者点题”: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网上有人说,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经理人。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人民网网友19****5“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透出一种“真关注”。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从之前全网

    2025-04-19 11:11:00

  • 从医生视角看富勒烯:吉尼斯认证如何重塑医美行业选品逻辑

    在医美行业,一个新锐品牌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技术突破与市场验证的双重考验。今年2月25日,大连富勒烯旗下品牌FULERENE以“5分钟快速褪红修复”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成为首个获此认证的医美品牌。这一事件背后,究竟为行业、医生和消费者带来了哪些深层影响?“酷塑女王”及皮肤科医生专家赵晓华博士,从临床

    2025-04-19 08:55:00

  • 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Z世代眼中的中国

    本报赴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特派记者 邢晓婧 朱 悦 王 聪 范安琪 周茜雯本报驻柬埔寨特约记者 董开映编者的话:在中国领导人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之际,《环球时报》记者采访了10位来自当地的Z世代,听这些“95”后、“00”后讲述自己与中国的故事,以及他们眼中的中国。在三国青年看来,

    2025-04-19 08:41:00

  • 玩具在美国将成为奢侈品?中国被曝已不再生产出口美国的玩具

    玩具业是美国遭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对中国生产的玩具加征高额关税,意味着曾经物美价廉的玩具将变成“奢侈品”。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价值177亿美元的玩具,其中75%来自中国。美国玩具协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阿赫恩:“中国已不再生产(出口美国的)

    2025-04-18 22:11:00